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

来源::未知 | 作者: | 本文已影响
     一首乐曲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其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凑准每一个音符,一个教学班要获得大面积的教学质量,其关键同样是要定准教学起点,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了寻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出路。我们海头高中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十来年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两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 对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的认识
        所谓学生的数学实际,我们认为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认识结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即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数学技能技巧。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思想、策略和观念。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创造和发展的能力。三是学生已有的动力性结构,即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学生的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实际,也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认为: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是衡量“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因此,数学教学的起点能否确保从学生的数学实际出发,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数学教学的归缩就是要扩展学生的数学实际,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的循环往复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地成长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归宿。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处于学习阶段的高中学生的实际是怎样的呢?他(她)们是很难自己发现教材的系统性及“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依靠教师去引导、去揭示、去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哪些知识有横向关联,连接它们的知识纽带是什么,找到学生实际中隐含着的这些知识纽带,它们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这些纽带就是“教”开始的有序引导活动路线。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性及学习材料的关系,并据此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是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统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的优化组合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线思路。协调方法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组合。1.创设学生学习的知识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有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2.对应问题把握能力线,创设情境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自我内化完成,即由客观形态的知识向主观形态的知识转化。这种转化依赖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际能力实现。所以教学过程一定要创设知识外部的环境即思维情境。常用方法是:①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优化,一般有老师一人讲解,学生对应着听讲,看书、读书、记笔记、练习、实验、质疑等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有效性、有益性的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的活动形式,达到互带互学,共同推进。②在教学过程中,适量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优化认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但练习的质量是关键。③感情材料丰富多彩。3.针对两线实施的协调方法,创设情境。①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题内化。②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和分析学生进行课题类化的困难,寻找化解的方法,探求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指导帮助,这才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共振和交触。
        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使教学过程充满鼓励快乐为爱学而教,为会学而学是教与学的基本出发点。由学生效果进行“反馈一矫正”来实现纠偏改错固然必要,而过程评价显得更为重要。过程评价把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智力参与程度,作为主要评价对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举手答问,分组讨论,动手动脑外显形状态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智力参与程度,配合前馈信息,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出现的偏差。通常采用肯定、赞美、激励等形式表达。使学生主动去弥补它,调节自我,振奋精神,积极再参与。具体作法是:①教师不能把一堂课的总目标作为过程的评价目标,而应把总目标化解为具体环节的小目标。②评价方法多样化,系统化,有意层次化。教师要努力发现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评价。培养学生靠自己“参与捕鱼”,才能自我“得鱼”的心理,克服消极等待或悲观情绪。
    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重视过程评价,就是创造愉快和乐的课堂气氛,形成宽松和谐人际关系,力求达到学生与教师共鸣,学法与教法共振,知识与能力辩证统一,认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试想,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就能“美梦成真”。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